WKM Gallery 榮幸呈獻群展「Embodied Perspectives」—— 六位當代日本畫家的作品,包括ソー・ソウエン (Soh Souen),長島伊織 (Iori Nagashima),山口幸士 (Koji Yamaguchi),角田純 (Jun Tsunoda),山田康平 (Kohei Yamada) 及吉野もも (Momo Yoshino),探討身體性與繪畫二維平面之間的微妙相互關係,透過觀者自身感官經驗,體悟每位藝術家獨特的創作視角與語言。展期為 2025 年 3 月 22 日至 5 月 3 日。
身體參與作為繪畫作品的關鍵,交匯於三個層面:身體對主題的初步感知、藝術家以身體進行顏料塗抹的過程,以及觀者對作品所產生的感官共鳴與詮釋。「Embodied Perspectives」呈現的繪畫作品,不僅巧妙而深刻地展現身體在創作過程的中介角色,並進一步啟發觀者思考身體在創作過程中在場、或刻意缺席所帶來的意涵,從而啟發對繪畫本質更深層次的思考。
ソー・ソウエン以細膩筆觸及點彩畫派風格近距離描繪人體,藉此強調在數碼化日益普及、社交媒體與虛擬實境盛行的時代,身體仍具備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他強調個體經驗的價值,亦深入探索人際間的聯繫。其點描技法巧妙呼應細胞結構,而作品的構圖佈局與色調則傳達了身體的柔軟與溫度,透過藝術家感同身受的觀察,凝練成獨特的視覺語言。
長島伊織擅於從網路圖片、電影劇照與個人攝影作品中汲取靈感,構築似曾相識的敘事,核心概念「可見與不可見之物」貫穿其創作中。時而忠實呈現原始素材,時而透過創作賦予嶄新的想像,從圖像中挖掘潛藏的多重敘事,這些取材而來的畫面,經由藝術家的取捨與再創造後,為觀者開啟一扇通往畫布外的敘事之門,也提供感身同感受的觀看體驗,使觀者得以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反思更多的可能性。
身為滑板愛好者,山口幸士以標誌性的模糊繪畫風格,捕捉川崎與東京街頭的流動景象。其靈感源於滑板者在城市穿梭時的轉瞬視覺,擺脫先入為主的視覺框架,並透過他略微受損的視力擷取事物的本質與細節。此充滿動能的模糊處理手法,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視覺張力,同時邀請觀者沉浸於藝術家滑行的節奏與步調中,感受其穿行於城市空間時的體驗。
角田純透過將植物的有機形態與礦物的半透明質感融入畫作,探索自然、素材與創作之間的深層連結。他自八十年代後期從東京移居山梨縣八岳地區後,與大自然建立了深厚聯繫,探尋自然的本質與純粹。他運用日本傳統漆器工藝和漆喰塗 (Shikkui) 等技法,萃取對自然世界的獨到體悟,注入於畫面之中,觀者在觀看作品時,能感受他對周遭風景的深刻思索。
山田康平的抽象繪畫乍看宛如單純的色塊,然而在仔細觀察下,卻能體會到豐富層次與結構。透過色彩及線條間的張力,他在畫布的有限方圓內營造出宛如持續擴張的空間。顏料經過多重塗覆與覆蓋,將觀者引領至一個相對抽離身體、專注於視覺的沉浸感受的。山田將這個不斷塗抹的步驟稱作「隱藏背景」,意在凸顯對畫面的培養與建構,為觀者帶來深層次的美學體驗。
吉野もも運用視覺錯覺,擾動和拉近觀者與畫面的距離。她的作品乍看宛如摺紙疊後的三維浮雕,實際上卻是二維畫作。她對摺紙的引用反映對傳統美學的當代詮釋,摺紙與「紙」和「神」發音相同,呼應了這兩個日文單字之間的連結。她的作品營造出具存在與缺席的曖昧狀態,正如隱約的神聖氛圍。與山田康平的創作方法形成對比,吉野著重增強觀者對自己身體以及其作品的位置感,形成一種感知與物質之間的相互體驗。
觀看繪畫,本質上是追溯並重構藝術家視角的過程,同時體現觀者本身與藝術品之間的張力。儘管六位藝術家各具鮮明的個人美學風格,他們皆精準地運用創作語彙,傳達此種微妙的拉扯,為觀者呈現多元且具體之視野。本次展覽不僅展現了當代日本繪畫藝術的豐富面貌與多樣性,更預示此領域所蘊藏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