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畫廊欣然呈獻國際知名藝術家維克·穆尼斯(Vik Muniz)在香港畫廊的第五次個展「表面」(SURFACES)。是次展覽展出穆尼斯最新系列「表面」中的新作,該系列探討感知、現實、再現和物質性等概念。基於對立體主義和 20 世紀藝術大師,包括巴勃羅·畢加索、胡安·格里斯、保羅·塞尚、費爾南·萊熱和喬治·莫蘭迪的標誌性作品的廣泛研究,穆尼斯透過獨特的混合技術創作出這些非凡的作品。他拍攝了手工製作的三維元素,包括繪畫和拼貼部件等,再通過攝影拼貼對其進行處理。「表面」作品邀請觀眾質疑表面之下的內容,探索實物與其描述之間的對立,激發並擴展人們對視覺存儲的期望。 穆尼斯一直對立體派顛覆傳統透視和感知概念的革命性創作方式——將觸覺、感覺和多維度帶入表面——非常著迷,並通過該系列作品的趣味盎然及其當代思考的方式向他們的創新精神致敬。《比貝穆斯的採石場,取材自保羅·塞尚(「表面」)》(Quarry at Bibémus, after Paul Cézanne (Surfaces),2003年)通過厚重、手工拼貼的赭色相紙層以及筆觸和天空的圖形化切割層,捕捉到塞尚風景畫中的幾何結構和迷離閃爍的光線。展出的多件作品向意大利藝術家莫蘭迪的靜物畫致敬。莫蘭迪的一系列靜物繪畫以不同的構圖體現壺和器皿的靜謐之感,而穆尼斯則真實地再現這些物體的體積輪廓,並突顯莫蘭迪以微妙色調變化而聞名的筆觸。畢加索的標誌性作品《格爾尼卡》(Guernica)和《鏡前女孩》(Girl before a Mirror)則透過穆尼茲的「錯視」(trompe l'oeil)方法,將繪畫轉為三維多媒體拼貼畫,從而重新演繹畢加索的經典之作。 關於維克·穆尼斯 維克·穆尼斯生於1961年巴西聖保羅,現居於紐約及里約熱內盧。他已在世界各地多間著名的藝術機構展出作品,如紐約國際攝影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Museum, New York)、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曼尼爾收藏館 (Menil Collection, Houston)、聖保羅現代藝術館 (Museu de Arte Moderna de São Paulo, São Paulo)、里約熱內盧現代藝術館 (Museu de Arte Moderna, Río de Janeiro)、巴塞羅那胡安·米羅基金會 (Fundació Joan Miró, Barcelona) 、羅馬當代藝術館 (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 Rome)、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 (Irish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Dublin)、特拉維夫藝術館 (Tel Aviv Museum of Art, Israel) 和上海龍美術館 (Long Museum, Shanghai)。他的作品亦被很多耳熟能詳的博物館收藏,包括紐約現代藝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波士頓美術館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芝加哥美術館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沃克藝術中心 (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休士頓美術館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聖保羅現代藝術館 (Museu de Arte Moderna de São Paulo, São Paulo)、東京當代藝術館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和倫敦泰特藝術館 (Tate, London)。在2001 年,穆尼斯代表了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 (Venice Biennale) 的巴西館。穆尼斯也曾被提名2010年奧斯卡紀錄片的獎項 (提名作品: “Waste Land” ) 並擔任聯合國組織親善大使。2016 年,穆尼斯受紐約MTA Arts & Design委託,在紐約市地鐵系統中創作了一件永久裝置,同年,他還擔任了里約熱內盧殘奧會開幕式的創意總監。 Instagram: @vikmuniz 關於布朗畫廊 布朗畫廊於 2004 年在倫敦的核心地帶梅菲爾區(Mayfair)設立其首間畫廊。畫廊迅速確立其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為康迪納·赫弗(Candida Höfer)、托尼·貝凡(Tony Bevan)、克洛德與弗朗索瓦·沙維爾·萊蘭夫婦(Claude & François-Xavier Lalanne)和海因茨·馬克(Heinz Mack)等長期合作的藝術家舉辦展覽。畫廊同時為 20 世紀的藝術大師舉辦重要展覽,包括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阿里基羅·波艾提(Alighiero Boetti)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等。2009年,布朗畫廊率先在香港成立空間,成為在香港被普遍認可為國際藝術中心前,首個入駐的國際畫廊。畫廊香港空間推出了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以及米格爾·巴塞洛(Miquel Barceló)的重要展覽,以及中國當代攝影、德國杜塞多夫攝影學院、二十世紀義大利藝術和「ZERO」藝術運動的回顧展。2021 年,布朗畫廊在美國弗羅里達州棕櫚灘開設第三個空間,開幕首展呈獻二十世紀美國和歐洲藝術大師的系列作品,包括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和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等,弘揚他們特立獨行的藝術創作方法。畫廊定期為代理的國際藝術家舉辦展覽和項目,包括上述藝術家以及尤安·卡波特(Yoan Capote)、卡特夫婦(Rob & Nick Carter)、Kitty Chou、安沃·艾力克(Awol Erizku)、拿比·那哈斯(Nabil Nahas)、何賽·帕拉(José Parlá)、艾諾克·佩雷斯(Enoc Perez)、埃娜·斯萬塞(Ena Swansea)、漢克·威利斯·托馬斯(Hank Willis Thomas)、加文·特克(Gavin Turk)和楊·沃斯特(Jan Worst)等。畫廊憑藉在二十世紀歐洲和美國藝術方面的深厚專業知識和資料而備受認可。布朗畫廊參加世界各地的主要藝術博覽會,包括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香港和邁阿密展會)、軍械庫藝博會、弗里茲大師展、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馬斯垂克和紐約展會)和西岸藝博會等。 Instagram: @benbrownfinearts Facebook: /BenBrownFineArts Twitter: @BenBrownFineArt 銷售垂詢: sales@benbrownfinearts.com www.benbrownfinearts.com +852 2522 9600 媒體垂詢: Sabrina Hung 香港黃竹坑業發街 1 號 The Factory 201 室 E: sabrina@benbrownfinearts.com T: +852 2522 9600